查看原文
其他

卌年 | 陆滨芊:从前被教育不称霸如今到处小霸王

陆滨芊 新三届 2019-06-17

 老编的话: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、78走进校园40周年。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?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?本号延续“卌年”“校园”“同窗”等专题,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,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。


作者简介

本文作者


    陆滨芊,曾为下乡知青近三年,煤矿工人两年,北京医学院药学系77级,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所81级研究生,药物合成,获医学硕士,1993年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培训,并参加“国家科委新药管理赴美研修团”,在FDA、南加大、耶鲁大学医学院学习“新药审批管理”,获得中国专利局专利代理人资格和律师资格,长期从事新药研究科研管理和专利代理及律师的工作。


原题

高考40周年有感

 


        那年没有冬,高考的消息像平地一声春雷!好像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黑暗后看到人类文明的曙光。


        在记念高考的同学聚会上,我的部分发言如下:


        深深地感激我的母校,我的各位老师,感谢那个纯净的年代(78-81年),使我在干净的,毫不功利的环境中踏实地学懂了每一门课。
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有这些知识储备,我才能理解每件专利申请的发明实质,写好申请文件。
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有北医的教育,培养了我工作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尽可能保护好每项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。
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有当年北医的学风,才能使我们在当今既五彩斑斓又喧嚣嘈杂的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中,仍然能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。


        谢谢“新三届”公众号的全体工作人员!我遗憾认识“新三届”晚了点。


        看到许多新三届同学的文,说到我的心底深处,我只能说: 感恩!

 

        这是10年前,我在高考30周年时写的文。

 


 


晚饭后打开电脑,准备写一篇专利申请文件。


猛然间,看到电脑上指示:今天是12月2日,是2007年的12月2日。


我顿时激动了起来。


30年前的往事就像是昨天一样历历在目,我不得不动笔记录下此刻自己想说的话,作为给自己的一个纪念!

 

12月2日是个我难忘的日子,30年前的今天,我在大西北的一个煤矿中学教室里,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。


我记得很清楚,那天是和同事们倒休,才有时间去参加考试的。


12月初的甘肃,天气已较冷,但考场没有取暖设备,手冻得有点发僵,还要不时地在嘴里“哈”一下快冻住的钢笔尖。我座位的桌面正好是一个被学生用刀刻过的“抽象画”图案,坑坑洼洼,一不小心笔尖就会戳破了纸面。


记得我心情一点也不紧张,倒有几分兴奋。抬头望着黑板上方与毛主席并列的华主席像,很是激动!因为想到终于有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,有希望去我向往的高等学府学习了。

 

当时我在一个煤矿的卫生所药房工作,属工人编制,已有两年。在此之前是下乡插队知青,在农村干了近三年。插队之前的经历是,小学四年级时文革开始,该上初中那年随母亲下放到农村,在农村中学上过初中。我的文化底子可想而知。

 

幸亏在粉碎“四人帮”后第二年,因为深感不胜任药房工作,渴望学点文化知识的我又没有机会去上学,于是向一个老矿工借来他孩子的初中数理化书,每天下班后自学,从“正负数”“杠杆原理”和元素符号开始学起,很是艰苦,但却兴趣盎然。我不会忘记,我是在1977年5月19日那天开始的自学,是在得知恢复高考的近半年前!


高考前我争取在药房连上了三个月的夜班,为的是白天可以去矿区中学旁听。我每夜坚持学习到三点(那时候身体可真好!),值夜班时也如此(还好发药时没出过大错),以至于到现在养成了熬夜的坏习惯。

 

那年全国各省的考试日期和题目是不一样的。


我考的第一门是语文,前面的语文知识还能应付,有成语改错字、解释鲁迅的一段话,还有解释毛泽东的“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;山间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”。


因为文革中鲁迅的杂文看过不少,对最高指示更是记得烂熟,清楚知道这段话出自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一文,所以还算没能难住。但后面出现的命题作文让我不知如何下笔。题目是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!


我虽知道这出自毛泽东的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,但我揣测出题者的意思,可能不是让我们去歌颂红军行程二万以及缚住苍龙等,也不像是歌颂长城。


我楞了近半小时,眼看时间不多了,想起这半年的艰苦工作学习生活,就如实地写了出来,文字相当平实,没什么华丽词藻(当然,就我的水平也写不出来),就写学习知识当作攀登长城吧。考完还有点沮丧,为自己写不出时髦的豪言壮语。

 

后来才知道,我的高考分数在省里前几名,语文竟然90多分,数学是满分。


语文估计是巧遇了个文风实在的判卷老师。


数学是因为题目相对简单,更主要是当时大家都不学,我学了!


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智力水平,上大学后第一年还是颇吃力的,就足以证明!所谓笨鸟先飞,龟兔赛跑,大致是这个意思吧。看来老祖宗的话真有道理!

 

来北京进大学,时值全国科学大会召开。在报上读到小平在会上说“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”,心情无比激动,写信给父母,“我终于可以自豪地称自己是劳动人民的孩子了!”

 

尽管自从我成为劳动人民的孩子后,劳动人民这个词在中国逐渐越来越不吃香,我仍然十分感谢小平同志。


现在到处都充斥着“贵族”“尊贵”“富豪”“皇家气派”等字眼,不信你随便翻开任何一个城市报纸看看楼市广告,这些词都蛮横地占据着你的视野!过去要“不称霸”,现在讲究称王称霸!连小孩子玩的游戏机的商标,也是“小霸王”!我多年形成的道德观、是非观、价值观都被彻底颠覆!只能惊叹:这世界变得好快!

 

如果没有小平,我就不被承认为是劳动者的后代,对自己父辈的辛勤脑力劳动也就没有了正确和公正的评价!


如果没有小平,我今生就没有机会上大学,不仅没有机会学习知识,也无缘同读我此文的你们这些优秀人士相识,那是多么遗憾!


在这一点上,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命运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!

 

在大学里,当时周围全是我此生遇到的最负责任的老师们和最用功的同学们!


师生们都铆足了劲儿地教和学!当时常说的一句口号(记不清原话了),意思大致是“把‘四人帮’浪费掉的时间夺回来”!


在小小的北医校园,77级学生受到的是严谨、严格、严密的训练。我们药学系的实验室里,连天平称量这一简单操作都要求学习规范的动作!


那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,百废待兴,“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”是报纸上常看到的一句话。而我们却得到了没有学费的免费教育!大家会自觉地认为: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!


所以在整个大学期间,我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上课、做实验、预习、复习、跑图书馆上,没有时间去“思凡”。当考上研究生后,才发现已糊里糊涂地步入了“大龄青年”的行列。

 

上大学改变了我的命运,我成为了一名科技人员,还成为了一名法律服务人员,成为专利工作者,用自己学到的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做过一点事。


有人说过,对恢复高考的重大意义怎么往高了评价都不过分,我非常非常同意!

 

写着写着,自己有点激动,渐渐有点思维分散,写的可能全无逻辑性了,所以就此止笔。

 

希望你们能分享我激动的心情。


谢谢你们能分享我激动的心情!


2007年12月2日夜

 

作者近影


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,特此鸣谢



卌年:恢复高考记忆

马莉:我幸运地搭上了恢复高考的头班车

梁瑞宗:瘦小个头的我差点被拦在考场外

吉培坤: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走进考场

商乐维:1979年早春的青春圆舞曲

陈甬军:从检修工成长为一带一路专家

朱永慧:那一年,我和妹妹走进同一所大学

朱正红:新疆文科状元考入华南师范学院

 戴焕锦:厂里阿姨敲醒了我的高考梦

王枬:我填报中文系却被政治系录取了

邹溱:月黑风高寒冬夜,百里单骑赴考场

 李宜华:工友们帮助我高考都是蛮拼的

谢悦:我当年高考作过弊

黄麓:为查全性先生造像背后的故事

"新三届"黄麓兄弟向查全性先生敬赠雕像

120个回望,记录一代浙江学子的转折瞬间

40年前高考作文

广东考生陈平原:大治之年气象新

北京考生阎阳生: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!

夏晓虹:那一年峰回路转补录北大中文系

颜花花:我们当时报北大清华的考生特别多

王惠生:感恩林乎加,扩招上大学

郭建平:物理老师猜中两道40分的大题

张志强:老乡没答对首都北京,居然考中北师大

刘晓陵:想当医生的女护士被物理系录取了

严明人:我被扩招进了北大法律系

黄健:从江南小篾匠到京城大学生的荆棘之路

郑亚楠:那年返城的我,洞房花烛+金榜题名

陶景洲: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盛宴

蒋蓉: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

蒋国辉:一个矿工的高考逆袭

周慕冰:我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

郑忆石:我看到考场赶出去一个作弊者

詹国枢: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

高宽众:我考上了政法界“黄埔一期”

侯建刚: 歌乐山下的"西政78级神话"

周大伟: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

周大伟:同桌的你,你在天堂还好吗?

林侃: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

袁晞: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

明瑞玮: 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

邓天雄:我的高考一波三折

汪瀰的故事:坎坷求学路

梁志全:那次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

雷飞志:猪肉、香烟及那年高考

罗新伟:屈辱卑微引导我考上大学

张云坡:夹缝里挤出来的参天大树

高玉民:我们自刻钢板油印出几本英语教材

唐师曾:我在北大的阳光里

张小雪:小学毕业生考入大学的天方夜谭

刘大椿:一张老照片带出的珍贵记忆

陶景洲:我的同学李克强

陶海粟: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

陶海粟:“屠夫状元” 任保山

李辉:母校复旦,常在心中

马艺华:睡在我下铺的老兄

马艺华:我在大学收获了人生最完美的礼物

刘海峰:两次高考改变我的命运

高考从单一制走向多元化

徐小平:把人生经历设计成人生财富

王维佳:我被录取到没有填报的政治理论专业

倪瑞杰: 妈妈捎的土特产被舍友分而食之

温时幸:杭大四年, 对"寒窗"一词体会颇深

应亚平:默默自学机会终于降临

王俐:高考第一天我迟到15分钟

陈兴良:我所认识的邱兴隆:其人、其事与其书

刘晓阳:阿阮的被褥床单是全宿舍最整洁的

乔凯华:我们给邓小平写信要求“专升本”

夏春秋:蓦然回首往事并非如烟

杜欣欣:我差点失去信心中途弃考

张建田:团里准备放弃的名额被我争取了

马申,他多要一张试卷把答案誊抄一遍

刘亚谏:录取通知书错了两字投了三条村

夏玉和:走进心目中的大学我跋涉了八年

赵晓明:我家世世代代没有一个识字的人

张晓岚:那一年我差点没有通过政审关

徐瑞清:蜜月里,新娘送我上大学

孟国治:高考那年,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

翁大毛:难忘我的高考岁月

复旦数学系77级:在新世界门前

李辉: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

复旦78级同学黄山巧遇邓小平

舒修: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“前哨”

冯印谱:一个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

魏达志:艰辛的求学之路

魏景东:一张准考证带来的回忆

吴畏:我的高考,1978

王治平:我的大学时代

吴工圣: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

吴工圣:一路走来  知恩感恩

陈锡文: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

管士光:回望来时路

李秋零:机会来了就要抓住

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

骆小元追忆上大学:生命复苏,心灵飞扬

张河:我的“自助式”高考复习

庞松: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

何平:毕业时黄达老师给我题词

追忆逝水年华:

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

北大中文系77级:

数风流人物,还看当年

海闻: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

珊伊: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

一张北大旧照片,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

北大1981: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

宋家宏:高考,让我此生与书为伴

徐小平:生命中那盏明灯

周振华: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

小学毕业的四哥,

连续三年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

谢迪辉: 其实我们学的都是“屠龙术”

曹放:感恩时代的幸运

于泽俊:我的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

陈中惠:我推迟半年拿到报到通知书

李杜: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

陈海林:拿到录取通知书前一天,

我在杜甫草堂见到邓小平

段英贤: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

杨鹏程:跨越13年,我参加过两次高考

周林林:老师押中了那年的高考作文题

赵凡:那年16岁,我跳级参加高考

陈平原:再也写不出比“高考作文”

更有影响的文章了

陈海贤: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

张效雄: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

盖生:1978:入学记忆回放




记录直白的历史

讲述真实的故事

长摁二维码  

加盟新三届

我们不想与你失联

备份永远的新三届

余轩编辑、工圣审读


征 稿


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

主题一: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

主题二: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

主题三: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

主题四: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

主题五: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

主题六: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

主题七: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

主题八 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

主题九: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

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。

投稿邮箱:1976365155@qq.com

联系人微信号:james_gz7
联系人电话:13570472704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